临沂市发布《提高住宅品质设计技术要点》,对新宅提出12项要求-凯发k8官方旗舰厅
近日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临沂市提高住宅品质设计技术要点》,从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室内外环境等十二个方面对临沂市新建住宅的设计提出建议或基本设计要求。
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推动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迈进,结合当前住宅发展趋势、临沂市实际情况和现行主要设计规范,从源头提升打造高品质住宅。
新闻延伸
临沂市提高住宅品质设计技术要点
总则
1.本通知适用于临沂市新建住宅的设计,改建和扩建项目设计可参考执行。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通知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规划布局
1.小区规划布局设计应满足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对所在区域的目标定位及空间形态、景观风貌、环境品质等控制和引导要求,并应满足城市设计对公共空间、建筑群体、园林景观、市政等环境设施的设计控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第四代绿色生态住房试点项目。
2.结合周边现状合理考虑场地竖向关系,充分利用场地内外的自然景观资源,合理布局规划结构、组团空间、建筑朝向和集中绿地,使内外部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筑朝向最优化,营造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3.小区应进行“人、车、非机动车”分流设计,合理规划地上人行归家流线和地下车行归家流线,考虑出租、搬家、急救、快递、垃圾清运等不同车辆的动线,减少对社区的干扰。鼓励打造无雨归家流线。
配套设施
1.结合城市配套及社区人口规模布局居民所需求的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完善的公共配套体系,充分考虑人行、休憩、活动和停车等需求,疏解机动车交通对人行空间的影响,确保使用的便利性,预留各类公共配套设施集中使用时的弹性空间。
2.换热站、变配电室、垃圾转运站、公厕等市政配套设施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室外检查井不应设置在主要人行、车行通道上。风井、管网柜、井盖等市政设施应以隐蔽化、小型化、景观化为原则,结合绿化合理布局设计。
3.环境卫生:合理配置废物箱、设置合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垃圾存放与处理设施。
室外环境
1.小区的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应有利于消防、停车、人员集散以及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2.小区的绿地和活动场地应与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适老化社设施、小区出入口紧密衔接,注重居民的参与性。
3.小区景观照明根据具体部位依据《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等规范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应满足照度要求并防止炫光。
4.道路和室外停车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应顺畅、便捷,保障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并应满足消防救援及无障碍通行要求。单车道路宽不应小于4.0m;双车道路宽,住宅区内不应小于6.0m,其他基地道路宽不应小于7.0m。
平行停车:车位2.4(2.1)×6.0米;斜列式停车30度:4.8(3.6)×4.8米,45度:5.5(4.6)×3.4米,60度:5.8(5.0)×2.8米、车道最小宽4.5米;垂直停车:2.4(2.1)×5.3米、车道最小宽5.5米。
5.小区应依据场地和周边道路标高做好竖向设计,小区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基地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2%,当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6.小区建筑室内的污染空气排放、噪声应有合理地排放间距并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套型设计
1.住宅套型设计应科学合理,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在满足现有规范要求情况下鼓励新建住宅满足下列要求: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0m;设有户式中央空调和集中新风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宜低于3.10m。
2.住宅单元出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元出入口宜设计门厅,并应设有标识;十层及十层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
(2)出入口设计应兼顾风俗习惯,宜采取有效措施考虑减少或避免冲角问题;
(3)住宅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3.电梯台数和规格应经计算后确定并满足建筑的使用特点和规范要求,鼓励新建住宅电梯设置符合以下要求:最高入户层为2层至3层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且轿厢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最高入户层为4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担架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80m。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单元应设置2部电梯(其中至少设置1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电梯候梯厅和楼梯平台共享时,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10m。电梯呼叫按钮的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0.85~1.10m。
4.住宅入户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层消防栓箱位置设计应避免影响入户门开启和走廊净宽度,同时应兼顾风俗习惯,宜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入户门冲角问题;
(2)住宅入户门预留洞口应考虑建筑做法厚度;
(3)住宅建筑入户门设计一般应采用向户外开启的方式, 且保证相邻户门在同时向外开启时,各户门在1.2m×1.2m范围内不应重叠;当一个单元内同层户数较多,受条件限制,户门外开确有妨碍公共交通等问题时,户门应向户内开启;户门开启不得妨碍公共交通,户门在向外开启过程中不得产生门与门、门与人之间的碰撞,且户门的开启端不应临近设置;户门与公共疏散用门之间的处理方式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5.厨房门洞的最小净尺寸0.8×2.0m。
6.阳台地面构造应有防排水措施。
7.住宅建筑室内公共部分净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共用外门净尺寸不应小于1.10×2.10m;
(2)走廊通道完成面净宽不应小于1.20m;
(3)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4)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10m;
(5)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0m。
8.阳台、外廊、室内回廊、中庭、内天井、上人屋面及楼梯等处的临空部位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板),栏杆(栏板)垂直净高度不应小于1.10m,栏杆(栏板)净高度应按所在楼地面或屋面至扶手顶面的垂直高度计算,并应有防止攀爬措施。
9.住宅以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下列部位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1)7层及7层以上外开窗;
(2)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
(3)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栏板。
建筑立面
1.住宅建筑立面应有沂蒙地域文化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
2.建筑形式和立面整洁统一,建筑色彩与环境协调,建筑室外灯光符合城市夜景要求,避免炫光,并鼓励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3.空调室外机位、太阳能挑板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1)安装位置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热污染;
(2)空调室外机位尺寸设计应合理,宜与市场最大的空调室外机相符合,不同住户室外机共用一个室外机搁板时,两个空调机之间宜采取隔离措施;
(3)空调搁板平面最小净尺寸(隔墙、栏杆内净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壁挂式空调机:1200mmx600mm
柜式空调机:1300(5匹1400)mmx600mm
双机空调搁板:2400mmx600mm
室内环境
1.住宅应在平面布置和建筑构造上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0db;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0db;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0db;
(2)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db;
(3)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75db。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85db,且应在楼板上预留可供今后改善的条件;
(4)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噪声控制。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居住空间与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相邻时,分隔墙和分隔楼板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内天井、凹天井中设置相邻户间窗口时,宜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5)起居室(厅)不宜紧邻电梯布置。受条件限制起居室(厅)紧邻电梯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2. 住宅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采光应考虑外观造型外缘尺寸的影响,并符合以下要求:
(1)对光环境有要求的场所应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计算;
(2)卧室、起居室的采光等级不应低于ⅳ级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室内天然光照度300lx;
(3)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采光;
(4)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5)采光窗下沿离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
3.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并符合以下要求:
(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2)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应有通风措施,且应预留安装排风机的位置和条件;有外窗的卫生间宜预留安装排风机的位置和条件。
4.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无障碍与适老化
1.城市开敞空间、建筑场地、建筑内部及其之间应提供连贯的无障碍通行流线。
2.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含电梯门)不应设挡块和门槛,门口有高差时,高度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斜面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
抗震安全和结构构造
1.住宅结构设计应采用成熟和可靠的技术、工艺、材料,满足绿色发展及可持续性需要;结构设计应采用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其适用性、耐久性及抗震性能应满足国家规范或标准的相关要求,有条件时可适当高于国家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应合理控制钢筋、混凝土的含量指标,鼓励新建住宅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70年。
2. 鼓励11层及以下新建住宅结构设计采用减隔震技术。
3.住宅建筑平面尽量采用平面规则结构;不宜在外墙角部开设角窗;结构不设伸缩缝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1.3倍。
4.住宅建筑底部避免设置大空间商场、超市等场所,防止填充墙的上下不均匀设置形成刚度突变,降低抗震性能。
5.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户型空间的可变性。住宅设计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考虑,提倡采用有利于空间灵活分隔的结构体系和墙体;住宅套内给水、供暖、电气管线采用设备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技术,管线分离应用比例宜大于50%,便于业主在不损伤住宅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线路改造或维修更换。
6.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居住感受,大客厅或多厅一体空间宜避免出现结构梁,大跨度板应满足结构舒适度的要求。
7.地下室、卫生间、屋顶等重点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开裂及渗漏。
8.住宅设计应在吊柜、热水器、太阳能水箱、燃气锅炉等悬挂重物处部位采用砌筑实心砖隔墙或结构加强措施。
消防安全
1.小区内的出入口、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可到达性,不应有阻挡施救的障碍物。
2.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路面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管沟等,应满足承受消防车满载时的压力要求;长度大于40米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满足消防车回转要求的场地或道路;消防车道与建筑消防扑救面之间不应有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不应有影响消防车安全作业的架空高压电线。
3.对于住宅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消防车道应位于建筑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一侧。
4.在建筑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5.住宅建筑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的住宅单元;
(2)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单元;
(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5m的住宅单元;
(4)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0m的住宅单元。
6.住宅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当户门的耐火完整性低于1.00h时,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
(2)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当户门的耐火完整性低于1.00h时,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
(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疏散楼梯应为防烟楼梯间,开向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户门应为耐火性能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4)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且每层仅设置1部疏散楼梯的住宅单元,户门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
(5)多个单元的住宅建筑中通至屋面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
7.住宅与非住宅功能合建的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汽车库的疏散出口外,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开口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
(2)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3)为住宅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间应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楼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开口的防火隔墙分隔。
8.住宅分户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体、防火隔墙与建筑外墙、楼板、屋顶相交处,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至另一侧的防火封堵措施。
9.住宅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采取防止火灾沿外墙开口蔓延至住宅其他楼层内的措施。在住宅建筑外墙上水平或竖向相邻开口之间用于防止火灾蔓延的墙体、隔板或防火挑檐等实体分隔结构,其耐火性能均不应低于该建筑外墙的耐火性能要求。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套房开口之间的水平距离或防火措施应满足防止火灾通过相邻开口蔓延的要求。外墙上相邻套房开口之间的水平距离或防火措施应满足防止火灾通过相邻开口蔓延的要求。
10.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
11.住宅建筑应设置灭火器;公共管道、管井应设置在公共部位;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的设置应考虑对消防疏散的影响,并应按行走距离确定其保护范围。
12.采用自然通风防烟的住宅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的可开启外窗应满足防排烟面积要求。
建筑设备和附属用房
1.二次供水鼓励采用无负压(叠压)供水方式。
2.商业网点应有供水、排水设施。
3.集中供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必须对设置供暖、空调装置的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应根据房间所需供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地面传导热阻等计算确定供暖管道的敷设间距;分集水器放置位置宜设置在有清洗条件的位置。
4.当车库停车区域自然通风达不到稀释废气标准时,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的规定。
5.住宅建筑内使用天然气的部位应便于通风和防爆泄压;室内设置的燃气管道宜设置在厨房、生活阳台等通风良好的场所;引入管的阀门可设置在公共空间,并应方便操作和检修。
6.下列设施不应设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
(1)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3)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7.住宅室内排水管道布置不宜穿越橱窗、壁柜,不得穿越贮藏室。
8.住宅地下车库停车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型机动车辆与障碍物间净距离最小要求:平行式停车时机动车间纵向净距1.2m,垂直式、斜列式停车时机动车间纵向净距0.5m,机动车间横向净距0.6m,机动车与柱间净距0.3m,机动车与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净距横向0.6m、纵向0.5m;消火栓、人防门等障碍物不应影响车位使用,还应满足人员通行要求;
(2)车库内通车道路宽不应小于3.0m;平行停车:车位2.4(2.1)×6.0m、车道最小宽3.8m;斜列式停车30度:4.8(3.6)×4.8m、车道最小宽3.8m、车道最小宽3.8m;45度:5.5(4.6)×3.4m、车道最小宽3.8m;60度:5.8(5.0)×2.8m、车道最小宽4.5m;垂直停车:2.4(2.1)×5.3m、车道最小宽5.5m。
(3)停车区域净高不应小于2.2m(微型车、小型车)。
9.地下车库宜与住宅楼地下部分电梯间、公共走道和门厅连通,通道不得兼车位使用且净宽度应至少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连通门宜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10.住宅附属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0m;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1m。
11.地下室防水应严格按照《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执行。
12.室外进排风井设置,应以隐蔽化、小型化、景观化为原则,结合景观绿化合理布置。
13.车库内排烟风管应尽量布置在车位上方。
14.屋面消防风机房风管布置不应影响屋面人员疏散。
绿色智慧
1.加快推进双千兆示范小区,实现5g网络规模化覆盖、光纤入户和5g通讯信号全覆盖;推进5g创新应用,实现nb-iot窄带物联网覆盖和室内智能化技术应用;车库和电梯通讯信号全覆盖。
2.住宅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3.推进住宅建筑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推进智慧住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