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栋独宅,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建筑师都在想什么?-凯发k8官方旗舰厅

2017-02-10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66 次

一栋独立住宅,它既是人的栖身之所,也是不同城市发展状况的折射面。
     在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展出的《读丨独宅:一个关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之栖的故事》已接近尾声,但经过近一年梳理研究,而最终展出的12件建筑设计作品,却不断引发着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1

展览现场

2

策展人李亮聪为观众导览

“当房地产的逻辑链条将亚洲当代城市中高密度的生存环境越捆越紧,我们不禁开始反思我们对建成环境的理解方式。

独栋居住在集体居住时代扮应演什么角色?多元居住形式是否与我们现有的或想要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如果设计独栋住宅可以为未来建筑话语和学科研究创造机会,当建筑师无法在这个建筑类型上实验自己的建筑思想,那么该地的建筑发展将何去何从?”

围绕展览序言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发问,跨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的建筑师们以模型、图解和采访问答的方式,呈现了各自在独栋住宅设计中的代表性案例,希望能引申出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探讨。

3

展览开幕式研讨会现场

左起:建筑师李亮聪、王灏、张雷、王维仁、主持人周渐佳
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与乡村现代性实验

       如策展人、建筑师李亮聪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国内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建筑物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急速飙升。这样疯狂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隐患,所以在2006年之后,政府开始禁止建造独栋别墅。决策者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能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政策极大地影响着建筑产业,所以内地少有建筑师有机会设计独栋住宅。”

“不过农民是允许有独栋自宅的,甚至浙江有很多经济条件足够的农民已经可以负担一流的设计和建造。”

与香港、台湾相比,房屋产权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度是影响中国大陆建筑设计首要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客户为政府机构时,建筑师的设计往往承载着重塑国家文化形象、在现代语境下延续传统空间精神及接待与推广的社会功能。展览中,《九院宅》和《混凝土缝之宅》正是大陆这一独宅设计类型的代表性案例。

4

《九院宅》/ 王维仁(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图片来自:刘克峰

在《九院宅》的设计中,专注于四合院空间形态研究三十多年的建筑师王维仁借用明末画家徐渭在绍兴的青城书屋,来诠释四合院与花园的双重空间关系:一种介于家具与自然、私密与公共、院落与花园、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双面性。

5

6

《混凝土缝之宅》/张雷(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图片来自:刘克峰

而位于南京民国文化保护区的《混凝土缝之宅》,周围集中的是坡顶青砖房。建筑师用清水混凝土把空间、材料、环境、生活等各方面串在了一起。
     不同于政府项目,中国大陆的乡村住宅业主多为个人。展览中李亮聪设计的《聚舍》和王灏的《五号宅》,不仅在面对超小尺度营造和经济效益平衡的问题上各有侧重,也为建筑师探索独栋住宅设计和城乡现代性方面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7

8

《聚舍》/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图片来自:刘克峰

9

10

《五号宅》/ 王灝 (润.建築工作室),图片来自:刘克峰

香港:经济压迫下的两极分化

由资本驱动、以市场为导向的香港,尽管与中国大陆的产权制度截然不同,独栋住宅数量却也同样稀少。
    《独丨独宅》开幕式的作品讨论会上,王维仁表示,“在香港只有两种人可以拥有独栋住宅:一种是钱多到没法计数的富人,一种是有权建造‘新界丁屋’的香港男性原居民。前者可以购买天价的住宅用地,但这种人的数量极少极少。后者大约几十万人,为了日后买卖房屋时的经济效益,业主大多要求建筑师把建筑面积用满,住宅设计与业主生活的关系只能被利益弱化。”
      在庞大的经济诱因下,香港的建筑师几乎没有机会去探讨、考量和研究独栋住宅在设计上的各种可能性。

11

12

《里外亦然─丁屋 . 围村关系之重构》/ 呂达文 (atelier global),图片来自:刘克峰

《读丨独宅》展览中,吕达文(frankie)展出了一件新界丁屋的设计,stefan krummeck的《摩星岭道别墅》(mount  davis villa)则是“豪宅”的代表。

13

14

《mount davis villa》/ stefan krummeck (farrells),图片来自:刘克峰

台湾:因地制宜的在地生长

相较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没有过多政策限制和经济的压迫,台湾本土建筑力量在探讨设计和建造独栋住宅时,呈现出更为成熟从容的在地状态。展出的作品无不体现着生活与建筑及构造的紧密结合,也顺应了台湾亚热带的特殊气候。

15

16

17

改为民宿的《三星张宅》/ 黃声远(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图片来自刘克峰

展览巡展的第一站就是在台湾,联合策展人、建筑师刘克峰将台湾建筑脉络的核心放在位于东北部的宜兰,“因为这里是建筑师黄声远长期深耕的地方,他是最早有地方意识的建筑师,台湾的后起之秀大多都是从他在宜兰的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分枝散叶出来的。”

《三星张宅》设计于1997年,它是最早由建筑师从土地的状态,地方生活整理出來的看法。

黄声远在谈到这件作品时说,“其实是在尝试翻译传统的大地住宅,作为当代中产阶级与土地打交道的居住原型,过去它因气候而就地取卵石的普遍性与简单建造的经济性,成为支持宜兰大部分村落建筑的背景....它不应该是独特的,而是原来村子的一部分。对邻居的友善,对建筑周围环境的友善都要考虑进去。”

18

19

《空心砖计划》/ 杨秀川(枫川秀雅建筑室內研究室),图片来自:刘克峰

透过另一件曾获得第一届ada新锐建筑奖首奖的作品《空心砖计划》,刘克峰也对台湾建筑设计的特质提出了自己的总结:第一是亚热带气候骑楼街道,第二为牙医师诊所与住家组成的住商混合台湾都市生活,第三是朝向一种大主义理论时代的消失,从碎片捡起,第四是回到日常生活感、对个人特殊美学观点的诠释。

用建筑反观城市

20

策展人李亮聪同《城市中国》编辑李娟讨论作品

在谈及展览理念时,策展人李亮聪引用了“年轻城市”、“中年危机城市”和“成熟城市”的概念来对应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背景、文化进程及政治环境差异。

“成熟城市”是指那些城市通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放缓或饱和后,最终专注于无形资产的城市,它们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抵御逆境/灾难能力和对艺术自由的表达等问题。“中年危机城市”是指当经过相当大的发展后,无法蜕变到另一个新阶段的城市。“年轻城市”,则比较注重硬件的发展并以实质数字来判断成功。比如对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出口/进口指数,贸易赤字等数据的看重。

这组概念是李亮聪与台湾建筑师好友金光裕根据2011年香港 • 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题「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所延伸提出的,也由此展览《读丨独宅:一个关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之栖的故事》得以成形。

用建筑反观城市,三地独宅设计案例的展示在互为参照中,也让参观者们了解了城市发展的脉络。

“一个城市从兴起到没落,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如何应对不同时期的挑战,需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具有前瞻性地规避一部分风险。”

最后谈到城市未来时,李亮聪把视线回到展览巡展的第三站上海。“上海会否像香港一样经历‘中年危机’,这是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21

展览信息

《读丨独宅:一个关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之栖的故事》

总策展人:李亮聪 (anderson lee)

台湾地区策展人:刘克峰

主办单位:香港大学

活动资助: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

展期:2016.11.19 - 2017.2.5

开放时间:8:00 - 20:00 (19:30最后入场),所有国定节假日均开放。

地址: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98号(近四川北路),地铁10 或12号线 天潼路站3号口

作品名单

台湾:

1.《三星张宅》/ 黄声远(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2.《naked cabin》/ 叶炽仁

3.《空心砖计画》/ 杨秀川(枫川秀雅建筑室内研究室)

4.《brown mist》/ 刘克峰、谦汉设计有限公司

5.《house flora》/ 林友寒建筑师、清水建筑工坊、何东光建筑师

6.《宜兰张宅》/ 蔡东南、 黄介二建筑师事务所

中国大陆

1.《混凝土缝之宅》/ 张雷(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2.《五号宅》/ 王灝 (润.建筑工作室)

3.《聚舍》/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

4.《九院宅》/ 王维仁(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香港

    1.《里外亦然─丁屋 . 围村关系之重构》/ 吕达文 (atelier global)
   2.《mount davis villa》/ stefan krummeck (farr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