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wa世界建筑奖获得者 大竹园村建筑设计师杜春宇-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发布时间:2020-07-11编辑:未知

第三十四届世界建筑奖(world architecture award)于2020年6月27日公布了获奖结果。经过来自国际专家评审团以及往界协会获奖者从来自27个不同国家的不同项目中投票选出了10个winner项目。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杜春宇团队的作品“兴安灵渠展示中心”和“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从中脱颖而出!

世界建筑奖(waa)自2006年创办,已走过了34届的历程。该奖代表着全球建筑行业顶尖设计的方向。一直以来,强调并认可那些极具潜力,并激发关于全球当代建筑话题的杰出作品。其作品的新颖性(novelty)、原创性(originality)和创造力(creativity)是主要的评判标准。历年都有来自各国的优秀项目及设计师在此崭露头角,登上世界建筑舞台。

上次采访杜春宇老师已是一年前“安吉大竹园村”作品时。如今,该项目中的“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能够获得在国际上这种比较专业的奖项,也是对她及团队的肯定!于是,我邀约杜春宇老师做了一场项目实地采访。

江南正直梅雨。见到杜春宇老师,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练。走在“安吉大竹园村”项目中,她说:“拿到这么大的奖项,自己都不敢相信,并且还是两个项目……”

绘制“最接地气”的乡村设计

杜春宇老师介绍,“安吉大竹园村”项目从接到任务不到一周,省里领导就要下基层审查方案汇报。而那时她刚生完小孩,还没出月子。但时间紧迫,无奈组织团队加班加点,熬夜赶方案!结果,第一次汇报徒劳无功,方案被领导全盘否定。找出原因,主要是没有因地制宜。

杜宇春老师带领团队下定决心:一定要绘制出“最接地气”的乡村设计!一方面,他们开始调研当地的地形和居所环境,走访老百姓家园,了解民风民俗。他们走过每一道街道,踏过每一条田埂,勘察每一条水系。绘制出上百张1:1的设计效果图,从而与实物进行对比研究;另一方面,团队组织给全村的老百姓普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原理和趋势知识,举办了20多节公开课。使老百姓逐渐感受到对现代建筑功能性凸显的需求和对传统生活方式优化改进的必要。就这样,杜春宇老师团队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承接着新与旧的融合,不断完善着这个“最接地气”的乡村设计。

她笑着总结道:“美丽乡村真的迎来了美丽经济,现在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不也是城市和农村的一种大融合吗……”

安吉乡村文化礼堂“小村客厅”(世界建筑奖作品之一)

“小村客厅”的概念起源于乡村文化和现代生活理念的融合和重建。乡村建筑的作用更趋向于地域性的、社区文化性的记忆场所,所以新颖的建筑构建方式和空间传递的非物质形态(情感、文化、精神)缺一不可。

“新旧结合”的理念被运用于建筑材料之中,大部分采用从当地的传统材料,设计师原本考虑打造全竹制建筑因防腐、耐久性的原因转而采用传统瓦片和竹材通过疏密有致的组合排布打造遮风挡雨遮阳的屋顶,造型波荡起伏意如江南水乡远山如黛、烟波浩渺;

 

当地农民在旧时烧制夯土加以麦秸、竹面使之更加坚固、耐用,于是设计师沿用相同工艺的夯土材料穿透时间壁垒使历史岁月感与农耕文化山鸣谷应;垒砌拼接的毛石墙、河边的卵石、以及地面的青条石完全就地取材来达到返璞归真却错落有序的淳朴景观。

竹制折窗和玻璃幕墙与外广场和水系形成平衡中灵活随意的“模糊空间”,这种相对广而混沌、并非四面皆墙皆柱的空间体态反而让人能感受和自然、流水、绿意千丝万缕的对话关系。

廊内朗朗欢声笑语,屋外潺潺流水。活动中心外的延伸空间,垒石围绕的树木给村民夏日乘凉、活动闲聊最惬意的一隅。正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灵魂。

 

从文化背景到地理选址再到设计形态、建筑材料,杜春宇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讲解着,这些荣耀定是她建筑设计生涯中引以为傲浓重的一笔。

兴安灵渠展示中心(世界建筑奖作品之二)

兴安灵渠展示中心,坐落于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湘桂走廊”要冲—兴安。作为中原汉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地交汇之地,联结东南亚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将此地历史文化借助现代之力源远流长。

在设计主题上,兴安县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地域性的岭南与汉文化交融的积淀,灵渠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以形象化的语言,更能让人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空间交叉与流动。对于兴安来说是一个开放的地标,更具有加强该城市文化目的地的国际与历史意义。

在整个采访中,杜春宇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建筑设计一定不要“闭门造车”。需要用国际视野,做最接地气的设计。理论与实践、眼界与心界,只有分寸得体才能力求其平衡与融合,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果。杜春宇老师的自信正是来源于她努力奋进与执着追求。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