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文旅小镇改造案例入选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发布时间:2018-12-11编辑:未知

  由中国民居建筑协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8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中国民居学术会议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8年12月7日在华南理工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建筑文化传承与民居创新实践”为主题,探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智慧,共商中华优秀建筑文化传承大计,研究新时代中国民居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实践。会议上,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的郭玉山老师以“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为题材的《民居的新生,以白云区风和村—红一社传统民居为例》一文入选本次大会年度大会。

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位于白云区人和镇,是国内首个将“空港”与“文旅”相结合的特色小镇。小镇践行“文化艺术焕新乡村”的理念,以机场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当代艺术为爆点,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在全国打造首个集航空产业配套、文化旅游、生活社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空港文旅小镇综合群落。项目自2017年9月底启动以来,建设进展稳步有序推进。2018年12月5日,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示范区启动暨中国(广东)非遗创意创新孵化器揭牌仪式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顺利举行并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据了解,这也是微改造后的凤和村的首次亮相。

《传统民居的新生——以广州白云区人和镇“红一社”古民居为例》

作者:郭玉山

摘要:关于民居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性论文不胜枚举,但大多论文都停留在对民居自身的研究、保护、开发、修缮,及传统民居的总结利用与维护方面。而本篇论文的着眼点不是以研究、保护、修缮为主题,而是在保护修缮民居的同时,注重对民居的开发再利用,同时结合民居周边的建筑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融合周边的产业开发,建造当前社会需要的特色小镇。

关键词:民居  特色小镇  空港文旅小镇

引言:

民居——是指中国各地民间生活居住建筑。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气候、文化、生活方式多样性,因而民居建筑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风格样式也各不相同。最具特点的是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广东的客家土楼、北方大草原的蒙古包等。

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官式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民居建筑如宅第、园林、祠堂、会馆等。

民居建筑相对于官式建筑而言,民居建筑缺乏程式化的规范制度和施工方法,它的设计与施工大都以据当地的文化、民风、民俗、及地域的客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的建造房子。因此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风格多样,淳朴自然,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文化,审美价值和生活习性,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优秀隗宝,也是传统民居建筑丰富多样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大都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或者被遗弃,或者被推倒重建,或者正在慢慢的消失,所以保护与开发传统古民居建筑,保留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维护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以成为当代建筑师,有识之士,政府官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项目概述

1、本文所论述的是一座几乎被遗失的传统民居,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落不堪,周围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包围,即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新时代社会的客观环境、经济条件的发展需求,这座民居将换发新的面貌,承载新的社会功能,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融入当代特色小镇建设的时代洪流之中。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由广东白云国际机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力迅地产公司联合开发,白云区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开发建设的一座“空港文化旅游小镇”。白云机场投资与力迅地产投资优势互补,根植所在地域文脉,以尊重人文,尊重环境,以广府文化传承为根,延续传统文化主线,将民居与周边建筑整合、改造、修复,同时充分运用航空文化元素,营造轻松、闲适、有趣、国际化的空港文化园区。项目依托白云国际机场资源,在广州白云区空港经济圈内,打造全国首个集空港产业服务、旅游度假、休闲购物、田园风光、孵化产业于一体的“空港文旅小镇”,而这个小镇的开发建设就是依据民居“红一社”古民居为基地,以对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开发为主题,带动周围建筑群落开发利用而建起的一座“空港文化旅游小镇”。

2、项目简介“非典型名村”——“红一社”。“非典型名村”是指那些没有被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民居体系中。民居——“红一社”就是一座典型的“非典型名村”,是一座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由冯氏家族一手建造的。远在清末民国初年间,冯氏族人从从化地区迁移来白云区人和镇风和村,起初“红一社”名为积阴庄,中期更名为老冯庄,人民公社化后更名为“红一社”。冯氏家族迁徙到风和村后,安居乐业,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建设成现在眼前的青砖瓦房,三间两廊,悬山顶,人字山墙,平脊、砖、木、石结构,中为厅堂,左右各有一间居室,各开一侧门与厅堂相通,厅堂前为天井,以青砖铺垫,多有水井,天井二侧为廊坊,一为厨房,一为杂物间,各开一门口通街巷。这就是广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结构稳固,百余年以来在风雨中也未曾需要大的修补改造,冯氏子孙一直生活在这里,但目前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大多搬出去住,由于房子的退化老旧,周围环境的破落及市政设施的陈旧落后,这里的环境已不适合现代年轻人生活的需求,这片青砖瓦墙剥落的痕迹及门前的几颗大榕树,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印记,但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社会变革的需求,这座沧桑的旧民居在今天这个时代越发显得更有时代的魅力。(图1、2)

图1
图2

二、民居保护开发的理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功能退化,设施老旧的历史文化遗产往往被当作“棚户区”或“三旧”改造的对象而遭遇破坏性遗弃。面对以上历史遗留问题的弊端,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案例的开发思路。本案对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不是传统意义上对古民居的修复、重建、保护开发的案例,而是在开发保护古民居建筑的同时,进行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的转换,使这座古民居赋予时代新的使命,承载新时代建筑空间的功能内涵。改造后的民居不再是一个单存修复过的新的民居,而是将民居的保护开发与民居周边的环境、建筑共同改造、保护、开发,形成一个新的建筑群落,新的空间环境,从而赋予这个“新的建筑空间群落”新的功能,划时代的意——“特色小镇”,从特色小镇的角度开发建设这座古民居——“红一社”,把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开发、保护引入到当今国家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之中,从而赋予古民居新的生命延续,也赋予地域经济文化的深渊与广博,体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经过设计改造后,这座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因机缘际会被得以活化,穿越时光,拥有了新的生命。这一民居将被改造成特色民宿,并与周边的建筑一起改造扩建成地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小镇。

本案坐落白云国际机场的南侧,机场高速公路的东侧,位于空港经济区核心范围内。地处地铁3号线九号线的交汇处的地铁上盖,一站抵达白云机场,紧邻芳华路,高增大道,直驳106国道、机场高速,未来周边有9条规划路及高速路网,交通极其便利。由于是白云机场管理股份公司和力迅地产联合开发,所以开发建成后的古民居,将是一个传播展示广府文化及航空文化的“空港文化旅游小镇”。(图3、4)

图3
图4

“空港文旅小镇”的开发建设,旨在对这一古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创新性改造,遵循“广府文化为根的”理念,强化岭南建筑整体风貌特色,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空间结构的肌理特征,保持原有建筑的轮廓不变,对其建筑立面进行更新、改造、加固与整修,同时在保留广府原有民居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环保、市政设施、绿色节能、智能化等新兴设计理念,如太阳能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环保绿色建筑及装修材料,全智能一站式自助值机服务等,使得广府文化与现代航空特色文化充分融合,形成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空港文化旅游小镇。(图5、6、7)

图5
图6
图7

三、合作模式的探索

空港文旅小镇的合作与开发以政府指导 村民合作 企业实施合作运营模式(包括规划建设、整体改造、招商运营、物业管理等)。镇政府、村、社、企业签订四方协议,村民通过民主表决程序,自愿将物业交与力迅地产公司改造及运营,人和镇政府和白云机场集团在项目合作进行过程中,从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及积极的参与。

广州市更新局对该特色小镇建设划拨了专项资金,对周边道路和市政管网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在白云区发改局以“微改造”的项目立项,成为白云区重点项目,预计投资额约11亿,目前正在申报省重点项目。

合作期30年,30年后根据合同的要求还给当地政府、村民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和修葺一新的民宿住宅及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合作费用每一户都统一标准,相比合作和整体改造前,村民能收到租金水平高出30%左右(今后还有递增),且出租率提升90%以上。

首期示范项目以民居——“红一社”为基地开发建设,二期、三期建设项目将会带动周边的村落开发建设及村落内外空间环境园林规划建设,农田改造规划建设,完成后的空港文旅小镇将是一个以民居特色、航空文化并融合周边环境为一体的空港文旅特色小镇。(图8、9)

图8
图9

四、空港文旅小镇所承载功能价值及社会效益

1、功能价值:古民居经过改造开发并融合周边建筑群落,参照国家特色小镇标准,以产业发展、美丽宜居、文化传承、服务便捷、体制机制五个方面开发建设。项目涵盖空港产业服务,公寓居住、商务办公、特色民宿、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等丰富业态,这里未来将是集白云机场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为一体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建设完成后的空港文旅小镇,符合白云机场国际枢纽地位的国际空港服务平台,承接上级政府规划定位的省市名片,粤港澳大湾区际遇下的弯曲对外交流窗口,符合特色小镇建设要求的全国特色小镇标杆。

2、社会效益:1)为美丽乡村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探索模式,跨越式地改变落后的古民居(旧村貌)和市政设施配套。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通过细水长流的租金回报,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3)为空港乘客和从业者解决机场“最后三公里”的生活和消费配套。4)打通机场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联系,大幅度改变村镇旧貌,增加税收、gdp、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机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5)带动广州乃至大亚湾区的产业升级,提升白云机场国际航空的枢纽地位,对广州市打造经济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图10

本文所论述的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在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风雨之后,在即将被遗弃的历史时刻,恰逢当代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经过今天人们改造修葺后并结合周边的建筑群落,融合城市周边的产业特色,地理优势,而一跃发展成为当代特色小镇建设的典型案例。本案例的论证与研究旨在对传统古民居修葺开发与再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古民居的结构、梁架、装饰、文化及功能、结构、布局的研究与修复、保护,这里重在对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使沉睡百年的古民居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功能,创造新的社会经济价值,为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延续,也为当地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注释:

郭玉山,男,1973年10月,硕士研究生,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讲师、高级室内建筑师,专职教师。

特色小镇, 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没有行政建制,不是产业园区,不是风景区、旅游区、高新区,不是单存的大工厂。特色小镇是聚焦产业特色,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平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