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3编辑:未知
聚焦世界实验室创新建设的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实验室高峰论坛7月30日—31日在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建设界的大咖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实验室建设的问题、经验以及未来趋势。中国实验室建设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开创了哪些“中国经验”?未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带着诸多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迟海鹏。
图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迟海鹏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实验室高峰论坛聚焦于全球最前沿的实验室技术和设计思路,分享和讨论了多个顶级实验室先进案例。各界大咖观点的碰撞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实验室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实验室不仅是设计更应该是一项研究”的观点得到大家的共鸣,对此,您有何看法?
迟海鹏:实验室设计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业,也是一个细分行业,中国早期出现的实验室设计都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设计院完成建筑设计后才让实验室设计单位进入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有点类似于精装设计。这其实错误的,建筑应服务于功能,而不是让功能适应建筑。
通过这几年的经验累积、不断学习和国际交流,我国从设计过程中的从属地位慢慢变成了主导地位。这一点,我们通过实践后有切身的感受。比如,我们能从工艺的角度来帮用户梳理投资、规划,辅助设计院完成园区规划、建筑形式确定、交通流线、平面布局、系统设计等。
我们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leed认证、绿色建筑认证等。
记者:目前,中国的实验室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迟海鹏:从顶尖的实验室来看,中国的实验室设计、建设水平已不输于任何发达国家,但主流实验室仍然明显落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的认知,大家目前更关注数据和仪器,而不是实验环境的改善。
美国在2002年就开始提出了labs 2020挑战,里面提到的很多概念现在在中国也是超前的。而从实验室建设技术来看,中国并不落后,甚至个别技术还有超越,比如我们公司开发的装配式实验室技术。
记者:什么是装配式实验室?在国际上有借鉴吗?
迟海鹏:装配式实验室是将原有的现场实施变为工厂预制,现场组装,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乐高积木,成型的产品,到现场快速插接就能变成实验室。
我们的装配式实验室技术是100%的自主产权。我们从2012年初开始全面使用bim设计并开始研究装配式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施工质量、施工周期、人工成本、施工安全和材料浪废这些工程上的老大难问题。
2012年底我们第一代装配式技术实施,与传统实施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又推翻原有思路,重新研究,终于在2016年,我们第二代装配式技术在项目上进行了实施,结果大获成功,施工周期节省了97%,人工时间少了99%,高空作业减少了98%,现场污染排放减少了90%。
在这个基础上,2017年中国推出了第三代、第四代装配式实验室技术,将施工时间由原来的按月计算缩短到按小时计算,这表明我国实验室建设技术走到了全球实验室建设技术的前沿。
今年年初我们受邀参加世界实验室全球大会,向世界介绍了装配式实验室技术获得广泛好评。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第五代装配式实验室,这个技术大量使用了(16.470, -0.46, -2.72%)、机械化操作,e 制造,智慧实验室管理等,这将在全球实验室实施技术中遥遥领先。
记者:事实上,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人工智能、智慧实验室等等,正在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请您介绍一下,这些技术如何通过实验室建设改变我们的生活?
迟海鹏:是的,科技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智慧实验室类似于智能家居,不过它更全面,更专业。它能通过手机的app轻松管理实验室的环境、设备、能耗、风险、试剂和耗材,甚至可以实现实验室共享。
我们是在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发现很多实验室的故障导致实验环境恶化,实验效率降低,当时就想能不能通过一个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来预报风险,将风险排除在发生之前。
2013年开始,我们进行开发,先解决实验设备、环境的监控,风险预警,慢慢地就把环境定制、能耗分析、试剂和耗材监控、实验室共享纳入到里面来了。而今,我们自主研发了戴纳盒子,这个是借鉴了小米盒子,实验室里插上戴纳盒子,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实验室的设备、环境了。
记者:这些技术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自主研发的?
迟海鹏:我们的几项核心技术,最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是问题就需要解决,达不到期望就继续更新,我们在不断否定自我,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等后头一看的时候,发现我们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刚才提到的智慧实验室技术,去年西门子邀请我们去芝加哥总部专门对这个技术进行了一次交流,正如前面介绍,装配式实验室大获成功,施工周期节省了97%,人工时间少了99%,高空作业减少了98%,现场污染排放减少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