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19编辑:未知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2017年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上,原建设部副部长、艾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春华发表主题演讲《有序修补、有机更新、促进老城区可持续发展》。
原建设部副部长、艾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春华演讲
大会现场
宋春华: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做一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有序修补,有机更新,促进老城区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大家知道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十九大指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判断和历史结论。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也对国家各个方面各行各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取向。
关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是对物质文化客观的“硬需求”要升级,期盼有良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这一块我们讲的就是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要升级了。 另外,衍生出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求”,包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严、权利,以及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相应的需求。
这样一个美好的需求和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比如说不平衡,不平衡首先体现在领域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快,我们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生态却是有短版的,这两者之间是很不平衡的。区域之间,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在同一个地域里面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另外就是群体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收入,包括幸福感、获得感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总量,特别是人均仍然处于世界上偏低的排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尤其是发展的创新性还不够,也包括发展的稳定性,持续稳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或者是还面临着一些很严峻的挑战,所以那么美好的需求和这种不充分不平衡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就人居来讲去年国际统计局报告,2016年我们国家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40.8平方米,这里面城镇居民是36.6平方米,农村的居民是45.8平方米,农村的房子要宽裕一些,城市要小一点,全国平均40.8平方米。人均36.6,应该讲这是不低的指标了,但是我们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有的住户有了多套的住宅,但是还有无房户,还有住房困难户,所以这是不平衡的。
另外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租购之间是不平衡的。前一段时期主要是一种增量性的发展,大家解决住房的问题主要是靠买新房,但是租赁市场这一块发育得迟缓,所以我们国家租赁是一个短版,租和购之间是不平衡的。另外在一个城市里面新区和老区,新宅和旧房,他们在环境,在质量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一般说我们的新区还是比较好的,配套比较齐全环境也比较好,但是看看我们的老城区,有一些已经沦为棚户区,房子质量不高,配套不好,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生态质量也不好。所以还有棚户区还有一些危旧的房屋。另外在物业管理,在社区服务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差异。
总的来讲,就像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就是要在继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人居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宽泛,内涵非常丰富的一个领域,就是人类居住环境或者说是人居世界。这是十九大对新时期中国的人居环境,人居事业做出的顶层设计,首先从大的方面要求的是“生态良好,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讲到“我们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所以我提炼出生态良好美丽中国,这是一个大环境的,大跨度的一个环境问题。
再缩小一点,对于城市和社区来讲,要建设低碳城市,绿色社区,十九大的报告里有这么一段话“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创建绿色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为。”这么多绿色,这么多所谓简约适度,实际上你这个城市就是一个低碳的城市,你的社区就是一个绿色的社区。
第三个方面,节约资源,降耗减排。十九大报告在这方面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所以不管是城也好,乡也好,我们的人居应该是节约资源的,是降耗减排的。
第四方面,从人居本身来讲,这次十九大报告里讲到,房住不炒,实现住有所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一段话“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所以我觉得新时代中国人居的新理念,新的发展的思路如果概括起来就这么四点。
具体来讲生态良好、美丽中国;低碳城市、绿色社区;节约资源、降耗减排;房住不炒、住有所居。我想这就是十九大为新时期中国的人居事业所勾画的一个愿景。
下面稍微对住房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一块,也是人居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联合国人居大会,就讲到两个人居的目标,第一个就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你没有适当的住房谈不上人居,第二就是住居的可持续发展。讲房住不炒这个定位,这是我们制定房地产政策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核心的指导思想,本质就是要强化住房是一个消费者,而且住房是一种刚性需求,每个人都需要的需求,把住房当做一个投资品,弱化投资的属性。所以我们建房子,就是让它进入到最终的消费领域,去用于住,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让它在流通的环节,你炒给我,我炒给你,形成房地产泡沫,不是用来炒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位。
第二,关于住房制度。我们这一次住房制度提出三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多主体供给,二是多渠道保障,三是租售并举,这就是将来住房制度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关于多主体供给和多渠道保障的问题,首先还是依靠市场来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各个基础,这是我们房改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果,大多数的人需要靠市场取购买住房来解决自己的住有所居的问题。另外以政府为主对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包括加强棚户区改造,为低收入提供公租房,也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府的保障工作。
为了多渠道的供给,现在提出要发展“共有产权房”,实行政府和个人按一定份额共同拥有住房产权,但是政府把拥有产权的使用权让渡给个人,这样就减轻了中低收入者购房负担,也减轻政府建保障房的财政压力。所以“共有财权房”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另外提出要租售并举,租购并举,鼓励开展租赁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的流动人口以及新市民和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在9月份国家九部委发了通知《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大力发展租赁业务》另外增加租赁房的土地供应,8月份国土部和住建部推出了北京等13个城市可以利用农民的土地,集体土地,在建设用地去建设租赁房,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建设用地也可以建租赁房进入市场。另外要发挥国企在租赁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他们规模化的经营,常租的租赁房,为了解决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的问题,化解风险,也在探索房屋租赁市场证券化的问题。
另外提倡“租购同权”,有房屋的所有权跟你租赁房屋,他们具有同等的,比如像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等,以及城市的公共服务权利是一致的,以前没有户口没有产权房是不行的,现在租赁当然可以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刚才是基本制度,从调控方面我们的取向非常的明确,房租不炒,实现住有所居。租赁就是要稳定租赁关系,让双方租房的跟承租他们的权益都得到合理的保障。另外做好市场的监测,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房的质量。同时,把市场调解跟政府的调控要结合起来, 而且要体现不动产地域性特别强的特征,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不搞一刀切。
下面讲“双修”中的老城更新改造的问题。生态双修,第一是生态修复,第二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了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土地、采矿废弃地等恢复自然生态。城市的修补:重点是对老旧城区、住区以及老旧建筑、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城市修补的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出现了新的动向,新的趋势,我自己整理了一下,我认为至少有六个方面,我们老城的改造,第一从单点的改造,从一个点的改造现在延伸为一个群,一个组一个区更大范围的改造,原来是把一个建筑盘活,或者把一个街盘活,现在面积更大了,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从单一的功能植入,比如一些老厂房,现在都变成文创用房了植入一个相对单一的功能,过渡到复合功能的生成,现在是一个综合体,不是单一的功能,有休闲、购物、居住、养生,特别是居家养老的问题,以及教育等等,变成一个综合体,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功能。
第三,从单纯的建筑改造利用扩展到综合整治,恢复老区的功能和活力。你是一个单点建筑的改造,但是这个区整个片照样还是没有活起来,缺乏活力,没有生机。所以现在提出综合整治,只有综合整治才能恢复老区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我们只注重地面修补,原来弄来弄去都是在地面上做文章,现在延伸到地上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老区的开发往地下深入了,形成老城区立体空间体系,地下也要开放也要更新,原来我们只是在地面上做文章。
第五,从被动的修复、维修、保护遗存,提升到研究如何传承和创新,让老城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能够得以活化,使之融入到现代生活。刚才张柏局长谈到文物保护的问题,一些遗存盘活的问题。以前我们就是被动的保护,它是一个文物你是不能动的,结果它不能融入到现代生活,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对它进行维修,所以有一些问保单位,有一些遗存渐渐就衰败了。现在我们提到的是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让我们这些遗存得以活化。让它实现一种创新式的发展。
最后一点,从传统的功能修补,提高颜值,进入到全面贯彻新的建筑方针,就是经济、绿色、美观,特别是老城区要做到绿色问题、低碳问题,做到节能减排。这六个方面我觉得是我们当前我们老城的更新,老建筑的更新需要把握好的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把握得好,我们老城区的改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举几个例子,我认为上海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好,当时上海远东一个老的啤酒厂,当时产量很大,现在有德国人设计,把它改成了精品酒店。这是原来就是造啤酒发酵的一个炉子,现在变成这个酒店的餐厅和酒吧,我们看ub,当年啤酒的商标,而且这个啤酒是通过轮船出口的。现在变成酒吧餐厅,这是客房,把生产啤酒的厂房变成了一个客房。这一间还是一个复式的,地下会客,上面是卧室,卧室因为面积很小,床跟浴盆基本上在一个空间里面,也不分割,结果还是很有意思,这边洗浴,到了这边就可以休息了。这一块是罐装间,啤酒生产出来了以后在这儿罐装,就上轮船出口了,现在这个罐装间改造成为一个环保方面的展览馆,我们看结构都是无梁楼盖,现在是一个环保的展览馆,这就是一个点的改造,一个啤酒厂变成了一个精品酒店,变成了一个展览馆。
上海还有一个地方,原来远东最大的一个屠宰场,现在变成文化艺术中心,现在非常的热闹,什么电视剧的外景都在这儿。是1993年建成的,混泥土的,工艺非常的复杂,屠宰工艺非常的复杂,现在命名为1933老厂房。当时没有计算机能做出这么复杂的空间,很多人来这里拍照。当时的牛和羊在黑色的小屋里面放出来就沿着这个坡道就走上一条销路,牲口就在小路里面走,这很复杂的,一直走着走着就走到屠宰它的地方,就把它杀了,杀了以后就分拣,分拣以后包装冷冻,就运到市场。就是这么一个屠宰场,现在改成了一个创意空间。这是刚才的一个大空间,搞了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利用得很好,好多的品牌店,这是一个俄罗斯的餐厅。为了能够举办一个大型的聚会,加建了一个新的新的,一个圆形的大空间,这是内部。
另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北京798,这是当年东德源进中国的一个电子工厂,这个工厂恰恰是东德援助中国的,这些遗存都有它的价值,现在变成了一个创意的工厂。为什么做锯齿形的天窗,要求在操作上不能有阴影,像纺织厂一样采光是从北边来的。现在经常有一些现代艺术的展览,这是搞现代艺术的人没有不去的地方,当时保留一些文革中间的标语和口号,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包括一些设备也都保留了。
再举一个外国的例子,这是在奥斯陆,在市中心有一个大的统仓,是装粮食的,但是现在不用它装粮食了,怎么办,要是我们的理念就是把它打掉再做一个新的,但是欧洲人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学生公寓,把中间这一排打穿做一个走廊,两边就是卧室,很有意思。当然要加楼板,很大型的一个大学生公寓,外面就开得有外窗,这是中间的走廊,这是学生的书桌,这个床晚上放下来,白天就立起来。国内也在做这样的探讨,这是宁波的一个面粉厂,要装很多的小麦,有很多的统仓,现在我们也不拆掉,把它改成图书馆,所以大统仓就变成了书库。这是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当然也开了一些窗。
还有就是上海的四行库,四个银行的仓库,所以叫四行库,银行为什么要有仓库,这四个银行都是当年的中国自己的小银行,不是外国人的大银行,一些中小企业,你要去贷款没有那么多抵押物,所以就用那些丝绸、棉花等等作为抵押物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给你放贷,银行收了这么多抵押物,得有地方放啊,那四行库就是放这些抵押物的。在1937年,日本大举仅供上海,这里面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库行抗战。其中就在四行仓库里面有中国军队的八百壮士,谢副团长带领400多名官员,外面号称八百壮士四天四夜守卫仓库,阻击日本兵,所以这个仓库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这个仓库现在一部分变成了写字楼,一部分变成了四行博物馆,就是纪念四行战役的一个博物馆。当年日本人的炮弹把四行仓库轰炸所留下来的战争的遗迹,墙上都是洞,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在讲城市的故事,在讲一段历史,在讲我们这个民族的坚强性,这种价值是新建筑不可能具备。所以我们讲历史遗存,要尽量保留,而不是拆掉,拆掉以后身上所附着的历史信息就不存在了。历史纪念馆里面有当年四行仓库的模型。这张照片当时美联社的记者,美国人公共租界,日本人不炸他们,他们可以在那儿拿着相机拍四行库,现在四行库变成了一个博物馆。也有一些雕塑,在现当时四行库的一些舱面,我们看到也没有做过多的装修,包括无梁楼盖。在写字楼这边要考虑到写字楼的一些功能,一些创意空间。这是他们的会议室,当然还增加一些车库,有一些入口还做了适当的改造。
再介绍一个例子,有一些矿坑,我们也要修复。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坑,这也是在上海,在上海松山区有这么一个大坑,面积36800平方米,这个坑的深度88米,这是一个模型,把这个大矿坑利用起来,建设了一个高端酒店叫做深坑酒店,别人的酒店都是地面上往上涨,他这个从地面往下长,这个酒店在深坑里,这就是模型,这个酒店正在,所以你从外面看,好象跟其他的酒店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你走近一看就知道了,这个酒店是在一个坑里面。酒店的外面为了逃生需要,做了一些安全的平台,酒店跟岩体之间跟坑壁之间是有距离的,把坑底的水都抽走了,这个坑还是很大的,88米深,所以整个平台下面都有钢筋混泥土的结构作为支撑。说到矿坑,非常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加拿大的布渣特,一个矿坑公园,一对老夫妻买了一个废弃的矿坑,最后把这个矿坑建成世界上最美丽的矿坑公园。非常的漂亮,原来就是一个矿坑,所以这也是生态修复非常经典的一个例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这个公园。
我刚才讲了,我们已经从单个的改造发展到成片,现在像成都,原来也是搞什么宽窄巷子,也无非就是一个小街,现在搞了一个太古里,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地上是9.1万平方米,地下13.8平方米,1千个机动车的停车位,地上2—3层,地下是3层,我们现在地上地下统一去改造。这就是太古里,很大一片,还是很时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还是有中国的一些元素,人气很旺,而且在地面的二层做了一个人行的步道系统,地下充分利用,像精品酒店就在负一层,这就是酒店的大堂,酒店的餐厅,酒吧,酒店的健身房,健身房上面有一个圆形的采光景,在地面就是这一块,为地下健身房游泳池采光的,这是酒店的外部空间,整个二层平台都是连起来了的,你不用上去下去,可以一直在二层逛。看地下,人行道上有这个三角形的东西,这也是一个采光景,所以他的一些书库、书店,很多公共的服务设施都是在地下,做得也是很现代。另外对历史建筑也做了精心的保护,一些老宅都没有动,非常好的维护保护了建筑的原貌,内部做了一些功能的现代化,包括还有一个寺庙也做了很好的保护。所以老城的更新,做了一些探索,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新的趋势,我们要把握好这些特点。
最后我想说设计引领的问题,城市更新老建筑的改造,一定要有设计的引领,要有序的实施。你不能乱来,设计引领是让它更有序,而且设计是决定品质的,我觉得这个更关键,只有一个高品位的设计,才有一个高品质的更新项目。我们这种设计包括对于改造这个地块总体的规划设计,包括重点节点的城市设计,包括景观园林设计,当然还有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等。十九大也谈到“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刚性控制的作用”,所以规划必须强化,建筑要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做好建筑的单体设计。鼓励开展城市设计,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形式和时代精神风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说到设计,说到城市更新,我觉得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巴黎的改造,现在巴黎的版本是十九世纪,拿坡仑三世的时候,塞纳省的省长奥斯曼执政17年,按照皇帝的意思对巴黎进行改造,有人讽刺他,说他就是搞大拆大建,确实他是在搞大拆大建,现在的巴黎就是大拆大建搞出来的,具体来讲就是这位老兄搞了17年,但是不是乱搞,他有一个巴黎改造的规划,他这17年,一共建设的道路是395公里,而且就在当时就搞综合管廊了,巴黎的地下水系统也是奥斯曼改造巴黎的时候留下的工程。巴黎是现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有标志性的建筑,巴黎的改造是成功的。当然我们现在不主张搞大拆大建,也有人指责奥斯曼,拆掉了一些不应该拆掉的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日本东京cbd的核心区,cbd里的cbd,非常小的一块面积,1.2平方公里,搞了120年,现在还没有搞完,所以城市的更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不要去想大拆大建,一大块崛起很快,推倒然后重来,像奥斯曼这样的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商业核心区把老的建筑,精心的保护跟摩登的大楼放在一起和谐共存,所以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口袋公园,环境非常的好。进去了以后很幽静,当然也有很多的公共艺术。
再举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设计一栋建筑可能就引领一座城市的复兴,最典型的美国建筑师他做的西班牙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做了一个艺术馆,大家都到这个城市来去看这个建筑,一个结构跟建筑双料的大师给做了一个桥,所以这个小城一下就活了,一下就复兴了,因为有设计引领。当然也包括像为卢浮宫的更新改造所做的玻璃金字塔,已经作为巴黎新的地标,所以城市的更新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把它做好了,我们那种所谓的特色,我们的地域风格,我们的时代风貌就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来。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