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编辑:创始人
河北省古建筑勘察设计专业技能竞赛别开生面
走进隆兴寺,为宋墓保护建筑画方案
11月1日,参赛选手们走进正定隆兴寺,现场勘察比对资料。 通讯员武贞供图
苍柏掩映,院落肃静。武丽辉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近正定隆兴寺。
2023年11月1日清晨,距1933年11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测绘隆兴寺,已过去整整90年。
“没想到,正定隆兴寺会成为我人生的考场。”武丽辉为自己不曾到过隆兴寺而深感惭愧,这个来自易水畔的女性古建设计师说,“一个从事古建保护设计的人,竟没来过隆兴寺,是不合格的。”此次参赛的23位选手,或来自省内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所,或来自基层文保单位,或来自博物馆,或来自古建筑工程公司。他们年龄都不大,大多没有来过隆兴寺,也有着跟武丽辉同样的感慨。
正定古城敞开怀抱,隆兴寺敞开一角,给了这群青春昂扬的古建才俊,一个历练磨砺的空间。
寺前两株大槐树古意沧桑。参赛者自正门而入,过天王殿、六师殿、摩尼殿、弥陀殿,折而向西,进入隆兴寺第四进院内,西侧院墙尽头处,一个硬山卷棚顶抱厦静静地呈现于眼前,这便是此次竞赛所选定的测绘勘察对象——宋墓保护性设施建筑。
196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井陉县柿庄村发掘清理10座宋代墓葬,1961年将其中第4号墓迁至隆兴寺,并建起保护性设施建筑。该建筑坐西朝东,建筑后侧为四角攒尖顶形制,前侧出单开间硬山卷棚顶抱厦,为单层布筒瓦“硬山搁”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0.86平方米。这一保护性设施建筑一直向公众开放,并和寺内各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展示河北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地点。
11月1日,设计方案比赛现场。 通讯员武贞供图
“选择这处保护性设施建筑作为考题,是富含深意的。”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赵仓群告诉记者,宋墓保护性设施建筑的建造年代不长,也非文物建筑本体,但其直接影响墓室安全状态。同时,其建筑特点、功能作用及艺术形态等,均蕴含独特价值,非常适合古建筑从业者进行研究和学习。
文化是一种传承,技艺需要赓续创新。站在这座建筑前,武丽辉感受到岁月的风雨,更感受到保护文脉的迫切。“60年来,这座建筑早已完美融入隆兴寺建筑群,但同时也饱经风雨侵蚀。现场勘察时间很短,但我们竭尽所能地去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寻找最合适的破解之法。”武丽辉说。
屋面渗漏下滑,苫背层开裂、粉化;木基层局部糟朽,椽子下垂;墙体砌筑砖酥碱严重,抹灰空鼓脱落;散水勾缝灰缺失,雨水下渗;门窗变形,局部开裂;油饰起翘、脱落……
“简单来说,风霜雨雪均对这座建筑造成侵蚀。譬如雨水及地下水气上返,造成下碱墙砖酥碱、松脱,块状剥落。受光照及风雨影响,室外油饰及彩画出现脱色……”武丽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谨地记录下材料、管理及屋面构造等因素对这座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比如目前屋面构造为攒尖形式,檐口相对较低,抱厦屋面没法掩入攒尖亭檐下,雨水可顺着瓦垄直接冲刷抱厦山墙,“造成墙体和台明受潮严重,再经过冻融和地下水影响,墙体根部返碱严重,台明上皮容易长满苔藓……”
屋面、木屋架、墙体、门窗、台基……短短两个小时内,这些古建筑行业的青年才俊抖擞精神,迅速采用激光测距仪、卷尺、数码相机以及其他测量设备进行实物测量,并绘制和完善现状图纸,在相关部位准确标识出数据及病因。随后,又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查找、调研相关资料,快速分析建筑形制、材料及工艺做法,编写出符合要求的修缮方案。尽管时间紧,但选手们对方案打磨依然很精细,一些部位甚至细微到补几块砖、抹多厚灰、更换多少瓦口……
第二天下午,23份沉甸甸的设计方案,呈交到国内文物古建筑保护领域六位资深专家面前。最终,经过古建筑保护理论笔试、勘察现场草图勾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方案答辩等环节,武丽辉、邢远、于川、郝亚茹等12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奖项。
“这是一次‘接地气的实战’,在国内建筑遗产保护界尚属首次,值得推广。”本次竞赛评委组组长、原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认为,参赛选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一项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设计项目,反映出了日常积累的学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比赛来检验我省古建设计青年人才队伍。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人才储备。”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说,选在正定举办竞赛,是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文物保护理念,同时重视让竞赛成果转化为保护成果,本次竞赛产生的优秀勘察设计方案经优化完善后,将用于指导完成这项保护设施修缮工作。
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文脉,保护好古建就是保存历史。
11月3日下午,武丽辉临别前再次走进隆兴寺。答辩中曾有一个小疑问,令她心有挂念,选择再次前来观察分析。走过院墙尽头,她惊讶地发现,已有几位选手与她不谋而合,也赶来现场,带着纸笔,一边凝望着殿宇飞檐,一边凝神勾勒线条。这一刻,她不由得出了神,想起韩扬老师的点评——“数字化时代,梁先生们笔墨手绘的本领,你们啊,依然不能丢!”
从走近历史,到走进现场。古建修复,将是永远在场的一次又一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