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与市政等多专业协同提升城市雨洪管理水平——学会召开风景园林应对城市洪涝座谈会-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发布时间:2023-09-20编辑:创始人

近年来,频繁发生城市洪涝给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及周边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地遭受不同程度损失。风景园林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措施,提升城市雨洪管理水平,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这些话题再次引起业内关注。8月24日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相关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白伟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院总工程师束晨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海龙、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分院院长李源、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李建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戈晓宇、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土壤与水研究所首席专家王艳春以及学会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贾建中副理事长召集并主持。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园林绿化建设贯彻生态、海绵、低碳等理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提升城市韧性和抵御雨洪灾害发生了重要作用,但是针对雨洪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尚需开展更加全面的灾害预防、规划设计和工程技术研究,加强与相关学科专业的融合与协作,提出更加系统、全面的城市洪涝解决方法和技术路径等。

科学选址是应对城市洪涝的前提。北京建筑大学张大玉校长认为应从长远的角度开展乡村建设,在规划选址上学习和尊重历史经验,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白伟岚副总工程师建议规划选址和勘察场地应考虑场地汇流面大小、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等因素,并加强定量化研究,积累科学数据。

系统规划和多专业协同是应对城市洪涝的重要途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院束晨阳总工程师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蓝绿融合,将绿地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海绵建设规划等统筹一体。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李建伟认为,在应对城市洪涝方面,市政、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多专业协同十分必要。风景园林的系统性和空间规划的多专业融合性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根本所在,风景园林空间规划需要前置才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真正发挥作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海龙副教授认为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在区域生态空间分析上的优势,开展基于“双评价”的洪涝风险空间识别,强化韧性城市理念下的绿-蓝-灰基础设施协同规划设计,并推动应对极端强降水的城乡蓄洪蓄涝区建设。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分院李源院长结合实际项目,介绍了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三个不同阶段实现缓解城市洪涝问题的设计方式及工程做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戈晓宇分析了北京市绿地空间的发展对于城市内涝控制的贡献,解读了传统园林在雨洪管理方面的生态智慧和雨洪管理领域科研的前沿方向,以及迁安市滨湖绿地集雨型绿地项目对城乡洪涝控制方面的经验。

持续深入的科技研究是应对城市洪涝的保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晖教授认为应围绕城市洪涝灾害现象,甄别作为风景园林行业科技研究的核心问题,科学认识“城市环境水绿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类型化技术体系。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土壤与水研究所首席专家王艳春认为应适当控制开发绿地的地下空间,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绿地土壤板结严重的现状,增加绿地的地表有机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要开展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筛选兼具耐旱和耐涝园林植物、推动透水铺装相关规划设计要求落地实施。

专家们建议风景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和研究单位可调配力量,对有需要的地区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方面的帮助。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可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编制标准,组织科普、培训,宣传城市洪涝应对成功案例等,为应对城市洪涝提供支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