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9编辑:创始人
双顶双坡四出檐,脊翘梁挑本土色。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花团锦簇。坡顶林、坡上居、坡下田、坡谷溪,建筑与山水林田和谐共融……湖北宜昌远安县九子溪特色农房示范小区(以下简称“九子溪小区”)不仅是拥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生项目,更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我们小区一点不比城里的商品楼差!”业主张运东脸上带着几分骄傲。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乡村建设工作让百姓生活品质不断迈上新台阶?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开展的乡村建设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作为实施和改进方向,推动乡村建设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搬进新居之前,张运东一家三口长期住在土坯房里,“夏天漏雨、冬天灌风”是那座老房的常态。“现在住进小洋楼,户型布局好、面积也够用,还享受到了政府统一的质量监管和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都很知足。”他的言语十分诚恳。
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当地百姓的居住条件、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生态小区,远安县根据传统民居特点,对小区设计明确了原则性要求:选址坚持“交通便利、安全环保、设施完善、适度集中”四项原则;竖向要坚持延续“坡顶林、坡上居、坡下田、坡谷溪”的立体空间形态;平面要坚持“依山就势、逐水而居、错台组团、街巷里坊”的布局原则,尊重地形场景,避免大挖大填,避免传统“兵营式”“排排坐”布局,让建筑排布呈现韵味悠长的村落形态。
“我们县的农房建设不仅在乡村建设评价结果中被肯定,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汪建华表示。
具体实施过程中,远安县积极总结本土建筑语言,设计了包含22套户型的特色农房建设推广图集,充分体现本地民居的特色风格,以保留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元素、文化基因。在农房户型设计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保留农具间、储物间、露台、老人房、烤火房等,充分考虑到农房的生产功能、居住功能和灵活可变的综合功能。
“共同缔造理念在乡村建设中也得到充分运用,以乡贤能人为主体,成立乡村建设风貌管控协会,加强农民的参与感、成就感,满足新时代农民高品质生活需求。”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负责人毛江平说。
2021年,远安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样本县名单。“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是省级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后出具的一条关键意见。
怎样改变这一状况?远安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在准确把握人口转移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未来人口分布强度,综合地形地貌、生态环保、矿山开采、地灾避险、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因素,将全域划分为县城转移核心区、城乡融合区、过渡安置区和逆城镇化康养预留区四个区域。
带给很多百姓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不住城里,却能享受同等“待遇”。“别看我们这儿是村子,现在去县城很方便,最快只要10分钟(车程)。”刚从县城进货回来的九子溪小区业主胡斌比较了新老两条公路的差别,“路好走多了,时间能省下不少。”
“按照‘做大县城、收缩乡镇、撤并村组’的工作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让百姓不但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汪建华介绍说,九子溪小区所在的县城转移核心区位于县城周边,主要承接农村进城的市民化人口,拥有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城乡融合区主要承接乡镇人口搬迁安置和周边村庄人口逐步集聚,既可以享受城镇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行创业,也可以享受农业生产生活资料的兜底保障。过渡安置区用于引导创业能力较弱、老龄化程度较高、即将自然消亡村庄的村民集中建房与过渡安置。逆城镇化康养预留区主要是对风景秀丽的区域进行预留,承接未来逆城镇化人口等待“三权分置”的政策红利。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远安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摆脱资源依赖,积极投资开发旅游、农旅融合项目,建成武陵峡口、三峡水乡等重点景区,发展旅游饭店、农家乐和民宿等一大批配套服务业态。因紧邻三峡水乡景区,九子溪小区的不少业主如今开始投身农旅融合,农家乐和民宿投资受到热捧。
在三板桥村,这里通过种植多彩景观水稻、铺设“稻田画”、打造特色民宿以及举办研学活动等方式,将农田打造成“网红”点,同时串联周边景区,形成特色乡村旅游景观带,吸引带动附近5000余户农户,实现综合性经营收入1800余万元。
村民谭昌圣是直接受益者。“疫情让很多城里人在周末选择短途游、郊区游,不少游客看中我们村的‘五彩农田’,带着孩子来田里认识农作物。现在村容村景越来越好,游客也更多了。”他经营的农家乐生意尤其火爆,一到周末,8张餐桌很快被预订一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远安县将农区变景区、农田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实现企业、村集体与百姓共同增收。
除了做好农旅融合及延伸产业链条,远安县还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据介绍,当地还在重点推进环百里荒康养产业示范区和沮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照“三产引领、二产赋能、一产增值”的思路,以“旗舰型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发展“高价值生态农业”,培育壮大“科技型新兴产业”。
在农房建设中植入乡愁元素,在县域建设中注重协调呼应,在产业拓展中发展农旅经济,远安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一幅独具远安特色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湖北远安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情况
2021年,远安县被纳入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通过乡村建设评价,查找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和短板,提出有针对性建议。远安县充分应用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将评价成果融入到工作措施中落实。
加强农房设计,提高农房品质
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房和村庄建设工作,结合2021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对农房建设进行引导。设计《远安县特色农房建设图集》,提供22套户型让农民选择。在设计中,体现“双坡两顶四出檐、脊翘梁挑本土色”的建筑风貌,满足“南北通风、四面采光、简洁实用、宜农宜商”的多元功能要求。同时,针对评价报告中提出编制农房建设技术标准建议。远安县结合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整改存量、遏制增量”的思路,对既有安全性较低的农房,编制《远安县农房加固改造与风貌保护技术导则》《远安县典型农房加固改造与风貌保护设计图册》;对新建农房,编制建设质量安全强制性技术标准《远安县新建农房设计、施工质量管控技术导则》。
培养乡村建设工匠,提升农房建设水平
针对评价成果中提出的继续加强工匠培训建议,远安县2022年启动遴选培育“掌作工匠”(“掌作工匠”是指具有五年以上建筑工程施工经历,熟悉农房建筑风貌、结构形式、土建施工、质量安全、工程造价等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能够统筹农房建设的牵头工匠)30名,力争到2025年,实现一村一名“掌作工匠”。此外,每年筹集一定资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资金奖励。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乡村宜居水平
远安县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这一重点,深入实施“清白”工程、全域景区化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是各乡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开展以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对乡镇集镇和国、省道沿线农村,拆除违法建筑和危险房屋,全县共拆除违法建筑15.2万平方米;拆除废弃房屋、牲畜栏圈等30万平方米,改善乡村面貌。三是按照“庭前花、背景林、田园居”的要求,引导群众绿化美化环境,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平面的协调性,与大自然的融合性,全面提升村庄颜值。
加强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服务功能
评价报告指出县城公共服务水准不高。远安县制定《县城品质提升三年实施方案》,开展县城清违行动、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程,目前120个老旧小区和208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开工,启动鸣凤城区房屋建筑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城市韧性,同步推进城区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燃气管网、电信线路的设施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