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6 来源:未知 编辑:未知
景觀的生命力不局限於對場地中土壤裸露區域的園林綠化,而是通過對空間、尺度、種植、甚至與建築、與人文環境、與生態環境的對話、協調以及融合,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景觀系統。
植物作為空間的點睛之筆,以及環境設計的本源,對自然環境在景觀設計中的呈現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在第一期植物哲學的文章中,探討了植物設計與空間氛圍營造之間的關係。
在第二期植物哲學中,我們從植物與空間氛圍的整體關係轉換到更細化的視角,討論如何通过植物造景演绎出花境一般的效果。
與單一成片的傳統花卉種植方式不同,花境,作為一種更加追求自然格調的種植方式,需要尊重自然條件下花種混合、層次豐富、混雜而統一的視覺效果,形成共榮共生的自然景象。但與純粹自然環境下生长的花境不同,作為景觀設計的花境打造,还需要考慮到一定的節奏和韻律,自然而不凌亂、整齊而不單調。通常意義上的花境是用在花卉種植中,而實際上花境手法用灌木來演繹,又會催生出另外一種與自然共生關係的效果。這對混種手法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麼是植物混種手法 ?
極簡風格往往極度規整,包括植物類型、種植形式、色彩對比、與周邊環境的結合等,追求的是簡潔的視覺體驗。而混種手法與極簡風格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更多強調不同植物與環境、植物與植物之間的牽制和共生關係,以及通過合理的配置技巧,在打造景觀空間的同時降低維護成本,實現四季常青、三季繁花、欣欣向榮的自然園林效果。
混種手法營造: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
混種手法的靈感來源於花境的打造,但是也不局限于花境。它是一種極為細膩的手法,如同油畫與音樂,在佈置每一個品種與細節的時候,都像是點綴一筆顏料、或撥動一顆音符般細膩。
度假式混種手法
花園式混種手法
自然式混種手法
1 恰當地選擇植物種類,建構混搭群落綠化模式
混種的主體是植物,呈現出的是混搭過程中植物與植物、植物與環境之間碰撞出的美感,而灵魂则是植物间的和谐共生。當不同的植物生長在同一片土壤之中,他們相聚于同样的空间、呼吸一樣的空氣、汲取相同的養分,形成可持續的景觀空間,必須要首先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植物選用與搭配的形式、以及怎樣進行植物搭配。
▶了解植物生長的習性:
1、植物的習性相似,才能夠適應相同的生長環境;
2、習性相近的植物之間,不會產生營養物質與營養空間的競爭關係,彼此能夠和諧共生;
3、風格相似,錯層互不干擾,這樣在混種后方能達到景觀之間的協調,形成和諧共生的植物群落;
4、植物的生長週期互補,可隨著季節的變遷,呈現出多重的景觀。
▶植物選用與配置形式:
1、生態優先,利用鄉土植物進行造景,構建地方優勢植物群落;
2、優化植物配置方式,提高單位面積綠量,增加植物多樣性,以複合式群落為主,通過顏色、質感、體量上的搭配,打造植物精緻組團效果;
3、重視場地地形的營造,適當運用大空間大手法營造植物粗放組團空間,強調整體景觀、空間流線與天際線。
▶植物搭配:
不同種類的植物元素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滿足縱向與橫向關係以及搭配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場地空間的不同,挑選典型植物優化組團,強調植物的葉片對比,打造獨具風情的景觀效果。
帶著問題,我們依然回歸到項目中,從案例中進行分析,如何去實踐這些問題。
2 上中下層的合理配置
首先以海口司馬坡項目為例,司馬坡地處於海南渡江出海口紅心處。從大環境來看,水中有島、島中有水,因此在植物設計上意圖打造出濃厚的熱帶氛圍
海口司馬坡·周邊環境與總平圖
設計師以海口熱帶自然風情為依託,以東南亞風情為底蘊,採用混合栽種的植物配置手法,從而營造現代熱帶景觀氛圍。
上、中、下層植物配置上,根據植物生長習性以及選用配置形式的原則,做出如下配置:
1、坡頂種植高差錯落的鄉土喬木,從而拉伸縱向的空間;
2、中層植物同樣種植於坡地上,不沿路種植,盡可能打開下層觀賞面;
3、下層植物沿道路收邊,加強種植組團與道路的聯繫。
海口司馬坡·植物多品種混種設計原理
海口司馬坡·主要種植品種與剖面效果圖
海口司馬坡·綠化剖面圖
海口司馬坡·植物實景圖
考慮到場地常年受颱風影響,設計師優先選用抗風樹種作為骨幹植物,同時配合中下層常綠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營造貫穿全年的熱帶風情的綠色基調。採用不同時期盛開的多色開花與彩色觀葉植物,讓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給遊人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讓組團間生長週期互補,可隨著季節變遷,呈現多重景觀。
海口司馬坡·植物實景圖
同樣是位於海口的項目,貝爾高林對於海口榮域項目的整體設計以西班牙風格為主,著重綠化空間與景觀打造,結合各組團佈置前庭後院的花園景觀。在設計中全面考慮了景觀種植的需求和配置,採用地區性的植物品種而組成三十多個生態花園。
海口榮域·植物實景圖
在改造項目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中,改造的重點工作便是對植物進行重新配置,為了打造出上中下層植物空間完美的混種效果,打造出更為理想的景觀空間效果。設計師在這個項目中打破了人工造林中最常見的地被種植形式,採用“綠墻”的立面表達,以最大的觀賞面展示不同質感的下層植物,在密度上非常大膽。
針對該項目所存在的、很多住宅區綠化現狀的共性問題,譬如植物配置無中下層或中下層植物配置零散,貝爾高林提出優化方案——綠化解決方式:
1.組團式種植路樹(鳳凰木、備用品種雨樹或酸豆或南洋楹,讓品種主題突出);
2.坡頂種植高低錯落7-10m;
3.中層植於坡上,不沿路邊種植,盡可能打開下層觀賞面;
4.地被灌木品種多樣性,葉片對比強烈,多採用大葉片植物及條狀地被而不用修剪球,營造有海南特色的熱帶風情。
由於種植密度的大幅提高,以及植物種類的增加,設計師會更多地考慮不同植物類型的生態互補性,使每一種植物在高密度群落中都能夠生長良好,植物種類間的關係也可以相對和諧。
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種植選型分析
不同品種的彩葉與觀花植物多姿多彩、千姿百態。設計師在盡量不採用修剪球的情況下,利用緊湊組團式密植的方式,營造有海南特色的熱帶風格。這種手法滿足于師法自然的追求,創造出幽朗、藏露、動靜、虛實、開合、收放以及色彩等對比效果的手法,讓整個植物組團在意境上深遠而又內秀,產生新時代的意境。
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種植選型分析
在萬寧融創日月灣項目的酒店區域植物配置中,為了營造極具海島風情的地中海風格,以椰子樹為骨幹樹種,配合第二層骨幹木鳳凰木和中層的銀海棗,構成“林上林”的景觀。下層喬木則以黃花雞蛋花、旅人蕉和朱焦為主, 這一層的鬱閉度大, 林冠連續,軟化硬質景觀。地被層主要選擇常綠灌木,鬱鬱蔥蔥,四季為景觀提供充足綠量,色彩的搭配上結合紅色的鳳凰木、朱焦與黃色雞蛋花的點綴,大氣華麗且充滿熱帶風味。
萬寧融創日月灣·酒店植物實景圖
內部區域道路,採用混種色葉地被與觀葉觀花植物的手法,營造地中海風格的同時豐富植物的空間感。植物在豎直方向上層層覆蓋,看似雜亂無序,實則亂中有序。無論是顏色還是樹的形態,設計師都經過了精細的考量,力求根據植物的本身習性,布點最佳觀賞位置。
萬寧融創日月灣·道路植物設計圖
這種混種手法的運用,讓整體色彩鮮艷卻不炫眼,顏色漸變緩和,偶爾挑出幾株高飽和度的花朵,亦顯得俏皮可愛。
萬寧融創日月灣·道路植物實景圖
而在舟山綠城玫瑰園作為別墅區項目,植物可發揮的空間尺度較小,更加需要注重植物上、中、下多層次的種類配置,利用職務株型形態、體量之間的差異強調整體景觀,空間流線與天際線,特別是重要節點及入戶的精緻組團感。
舟山綠城玫瑰園·植物配置設計圖
重要節點處,中層喬木配植樹形較好的變色葉樹種,搭配中等彩葉灌木球作為點綴,收邊灌木以曲線形圍繞別墅,與道路間隔一定綠地空間,緩解入口空間窄小帶來的壓迫感,連接著從公共場所到私家住宅的變化。
舟山綠城玫瑰園·景觀節點的花境打造
別墅周邊環境設計上,採用寬冠飄逸型混合塔型樹種作為上層喬木,中層大灌木圍繞上層喬木,下層小灌木為植物組團收邊,隨處可見的垂直綠化則增加了視覺景觀效果,並以綠墻的形式構建出庭院的私密空間。#p#副标题#e#
舟山綠城玫瑰園·利用植物混種打造生態植物綠墻
通過植物混種打造生態植物綠墻的方式同樣運用在香港春坎角別墅住宅區的植物設計中,但是卻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綠墻運用極簡色塊拼接,層次感簡潔而突出,點綴以幾何形態的花團,營造出視覺的亮點。下層運用小灌木收邊,并起到銜接草坪與垂直綠墻的功能。綠化牆與露土植物種植設計連成一體,展開如畫卷,每個細節均經得起遠觀近看。種植手法極具花藝之神韻。
香港春坎角別墅住宅·生態植物綠墻
春坎角別墅項目平均覆土只有0.25米,最深覆土0.8米,而種植區域最寬裕的地放也不過1.5米,這也是香港項目典型的基礎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實現上、中、下層的配置,是超乎想象的難題。特別是如何種植大樹,哪怕是土球只有500毫米的小灌木,如何放置都需要經過多次推敲,現場拜訪、移位,并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空間。
綠色“拱門”的點景樹,是一株九裡香。樹皮粗獷,紋路深鑿,樹身暴筋虯結,是株數十年老樹,它散發不尋常的香氣,香得那樣令人心慌意亂,整個庭院,門裡門外,徑自施放;而陽光灑在參差層疊的石級上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線,割開斑駁的光影……縷縷如絲,香氣遂與光影糅合,沉沉籠罩。
香港春坎角別墅住宅·特色“拱門”點景樹
石級園路狹隘,然而兩旁顏色繽紛,如潑墨般濃重的一抺深綠,是用作背景的塔形羅漢松;黃綠相間的金邊百合竹;藍紫的巴西野牡丹、桃紅的吊鐘、鵝黃的大紅花、橙黃的天堂鳥蕉、正紅的福斯特紅千層;氣質如鐿的銀葉金合歡,大小葉片搭配,互補與對比,錯落有致,一朵朵,一枝枝,矜持,艷美。
香港春坎角別墅住宅·石階兩旁的花境
3 植物生長週期的互補
在植物配置上重視生長週期的互補性,可以讓植物組團隨著季節的變遷,呈現出更多重的景觀。在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項目的植物優化中,這種理念獲得嚴格的貫徹和落地,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獨居風情的花境色彩。
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混種效果(春季)
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混種效果(夏季)
我們平時常見的一些景觀都只是點狀分佈永久性花境,而舟山綠城玫瑰園重點打造下層地被,幾乎全部植物組團都可保證在四級變換中依舊呈現色彩繽紛、姿態宜人的永久性花境。且不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更換品種來維持花境。這些設計上的心思,極大節省了後期維護的人力物力,多年後回訪項目,植物組團仍舊艷麗可人、生機勃勃。
舟山綠城玫瑰園·隨四季變換的花境打造
4 用植物營造場地空間
重視場地地形的營造,強調整體景觀、空間流線與天際線,是進行植物造景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三亞葛洲壩海棠福灣的植物搭配呈現自然風格,沿著道路蜿蜒曲折不止,并通過錯落有致的空間設計打造凹凸變化的視線關係,而不是一覽無遺。通過起伏的地形,高低錯落的土坡也讓景觀設計充滿了變化。
而在萬寧融創日月灣的酒店區域,設計師在變與不變中尋找突破口,挖掘場地潛在的價值,突破傳統的平地種植方式,結合地勢環境與高差的關係,大膽利用地形堆高,并結合植物對陽光水分的需求量和本身體量大小形成景觀各異的體驗空間。
萬寧融創日月灣·酒店區域種植立面
除了對場地地形進行營造,合理配合場地形態,因地制宜進行植物搭配,甚至可以起到生態保護的效果。
坡地別墅項目中,地形高低起伏更為複雜,植物與場地空間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香港春坎角別墅項目中,運用混種手法打造的垂直綠墻,迎合梯步夾道而上,形成私密的花境空間。
香港春坎角別墅項目·垂直綠墻與石階構成隱秘的綠化空間
海口榮域項目中,考慮到住戶的視覺及空間感受,我們在園區內打造了一條長達一公里的水道空間,形成親水宜人的景觀散步道。并通過植物的配置,形成兩岸花境的空間氛圍,溪中流水潺潺,岸邊植物四季更替,利用植物的配置構造出一處妙趣綿延的空間。
海口榮域·利用植物搭配出的親水空間
融創日月灣項目中,沿海岸線的邊角地帶以及房屋密集區,設計師運用大面積草地,配合曲線形彩葉灌木,調和了硬化的衝突,讓人心曠神怡。同時草坪上粗糙的界面以及地表下發達的根系減少地面徑流的速度,防止暴雨時水流的過分衝擊,同時也緩解了“熱島效應”,調整了小氣候。
萬寧融創日月灣·海岸區域實景圖
在本次《貝爾高林的植物哲學 二》中,我們通過不同類型的案例,總結了如何通過植物混種的手法進行景觀空間的打造,重點闡釋了什麼是混種手法,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上中下層植物搭配的方式、如何針對植物的季相更替進行互補搭配、如何用植物營造場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