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罨画池边角空间的理景手法-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发布时间:2020-08-15 来源:未知 编辑:未知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编号640z2800)资助

摘要:边角作为空间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对于空间的形成往往意义重大。作为崇州罨画池造园中精心布置的内容,其边角空间与主体空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罨画池造园中边角空间的类型和特征,探析边角空间在位置处理和空间营造上的理景手法,以期更好的理解罨画池造园过程中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罨画池;边角;边角空间;园林空间;空间

崇州罨画池萌发于唐朝,兴盛于两宋,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纪念陆游为主题的祠宇园林[1]。

它的整个园林空间无论是景观要素的设计还是空间形态的布置,都体现着造园师精湛的技艺。

研究崇州罨画池精巧的造园技巧与理论、分析它精妙绝伦的空间布置、传承它自成一格的空间艺术于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中国知网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图1)可知,目前众多学者分别以罨画池主体空间的景观特色、游赏系统和整体空间的造园思想、造园艺术等作为研究重点,但有关其边角空间的研究仍为欠缺。

本文以罨画池造园中的边角空间作为切入点,去梳理边角空间的类型和特征,总结理景手法,全面理解罨画池造园的设计思想,凸显出边角空间在园林整体空间中的重要性。

这里研究的罨画池是指除启圣殿以南区域的所有范围。

一、边角空间概述

(一)边角空间的概念

刘敦桢[2]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将院落分为三类,即大型院落、庭院及小院。

对于“小院”内的布置他说道:“其通常只植乔木一二株,或栽天竹、腊梅、芭蕉、竹丛,配以少数湖石,无异于大型盆景。”

彭一刚先生[3]也提到了“小院”,他认为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建筑的转折连接处常利用曲廊的转折形成极小的小院,借空间的渗透丰富了层次变化,这种小院空间的使用功能虽微小,但视觉感知上却起着延伸空间的作用。

上述两位造园大师所提及的“小院”都是指在园林中除主体空间外,依附于建筑或墙体存在的,地处较偏且占地面积较小的附属空间,本文将这部分附属空间统称为边角空间,结合崇州罨画池自身的空间构成及布局,这里将罨画池的边角空间定义为:在罨画池中,依附于园林建筑或围墙而存在的,地处较偏,占地面积较小,能与建筑或主体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的小空间。

依照该定义,可确定罨画池的边角空间,并将其进行标记(图2)。

图1 中国知网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   

  图2 崇州罨画池的边角空间    

(二)边角空间的类型

边角空间总是依附于园林建筑或围墙存在,因此至少有一个面是将内、外空间进行分隔的。

这里根据它对内外空间的分隔程度将边角空间划分为开放型边角空间、半开放半封闭型边角空间和封闭型边角空间。

开放型边角空间主要指在边角空间中有且仅有一个面将内、外空间进行分隔,这类边角空间的特点是一面封闭,三面开放,围合性较弱,开放性较强,强调与邻里空间的联系与渗透,给游人的感受是轻松、愉悦。

半开放半封闭型边角空间主要指在边角空间中有二或三个面将内、外空间进行分隔,这类边角空间的特点是两面或三面封闭,与开放型边角空间相比,其开放性较弱,强调与邻里空间和谐共处,给游人的感受是平等、随和。

封闭型边角空间主要指在边角空间中四个面均将内、外空间进行分隔,这类边角空间的特点是四面完全封闭,围合性极强,开放性极弱,强调与邻里空间互不干涉,给游人的感受是闭塞、静谧(表1)。

在图2中,a、d、l属于开放型边角空间,b、c、e、f、g、h、i、k属于半开放半封闭型边角空间,j、m属于封闭型边角空间。

由此可知,罨画池的边角空间多以半开放半封闭型为主,开放型的边角空间次之,封闭型的边角空间最少,这也说明罨画池是一个空间上开放性较强的园林,十分强调园林中内、外空间的融合渗透。

二、边角空间的特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测量获得罨画池边角空间相关数据,如边角空间所处的位置、构成要素、围合形状、围合要素、整体呈现的色彩、面积和高度等指标,对罨画池边角空间进行更为细致的描述(表2)。

根据表2中数据分析可知:

(1)罨画池边角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以植物、漏砖墙、围墙、建筑和水体为主,以漏窗、置石和假山为辅。

在植物种类中则以竹和银杏的栽植较为普遍,这正是体现了罨画池的一大特色,即竹和银杏是其园林造园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构成要素中,有围墙的封闭,有漏砖墙、漏窗和植物的通透,可谓是有实有虚,虚实相伴,不仅拉伸了罨画池的整个空间序列,还使得它的边角空间更为灵动、活跃。

(2)罨画池中的建筑有亭、台、楼、廊、榭等,其建筑形态丰富多变,又园中内外湖的走势时而湍急曲折,时而平缓疏朗,因此形成了边角空间的围合形状千姿百态,看似变化多端,神秘莫测。

纵观14处边角空间的围合形状,其空间形态往往长、宽各不相等,呈现出狭长的发展趋势,整体向主入口方向渗透。

(3)罨画池边角空间的围合要素主要有四种,即路面边缘与墙体之间的围合、水体边缘与墙体之间的围合、建筑单体与墙体之间的围合和建筑单体与建筑单体之间的围合,其中以建筑单体与墙体之间围合的边角空间最多,普遍位于东南方向,而以建筑单体与建筑单体之间围合的边角空间最少,仅有两处(边角空间h、l)。

(4)综合14处边角空间的整体色彩,这里主要分为控制色[4]和添加色[4]两种色彩分级模式,其中控制色主要以灰色(特指墙体的颜色)和绿色(特指植物的颜色)为主,而添加色则是以黑色、红色和白色(特指建筑装饰性线条的颜色)为主。

(5)罨画池中各个边角空间的面积大小相差悬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位于主入口广场右侧,沿湖的走势向南部延伸,面积达到840.4㎡,满足小于2000㎡的标准[5],面积最小的一块不到7㎡,位于琴鹤堂一角,呈长条状分布。

(6)罨画池边角空间的高度不超过6m,当边角空间围合要素中有建筑存在时,其高度最高为5.5m,即为建筑墙体的高度,当边角空间围合要素中有围墙存在时,则高度普遍为3m或2m,即罨画池中围墙的高度,这又说明在罨画池中,建筑与围墙的高度较为统一。

三、边角空间的理景手法

(一)位置的处理

1.位于入口庭院的一隅

如图2中边角空间f、g均位于入口庭院的一隅,步入梅馨千代过厅的中心庭院,便可看到两处边角空间分别位于庭院两侧,且成对称分布,在面积不大的两处地块中,分别种植竹和楠木,以其独特的形态衬托整个庭院的幽深与古朴。

游人一旦入内,便可感知园中环境的优美,建筑的壮丽。

2.位于围墙或漏砖墙一侧

如图2中边角空间a、d、n均紧靠于罨画池外侧围墙,因此该3处边角空间呈现出明显的狭长状,面积均在300㎡以上,其中植入大片植物,尤以竹最为突出,很好的体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图3)。

图3 边角空间a竹景展示 

 图4 边角空间c处一景

苏轼曾言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仅体现着一种诗情画意,更是蕴藏着文人的精神内涵。

边角空间c则紧邻水面风来菡萏香处的漏砖墙一侧,其景观可谓是全园绝佳,造园大师因地制宜,随势造山。

该处假山连绵,奇峰阴洞,再配以奇花异木,嵌空绝妙,疏影横斜(图4)。

3.位于建筑的一角

如图2中边角空间b,位于建筑一角,这类空间以植物取胜,或点缀山石,使得整个景观富有生机,是全园观赏植物景观的最佳去处。

边角空间h的布置更是独具匠心,将假山巧妙的置于两建筑角落之间,以后边古朴的围墙为背景,着实给人一种历经了历史沉淀的错落无穷之感(图5)。

图5 边角空间h处一景

图6 虚实相生一景

(二)空间的营造

1.以虚显实,渗透空间

 “虚实相生”乃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中极为重要的理论,它不仅强调藏与露,也强调多与少、隐与显[6]。

罨画池边角空间的一面多用厚实的围墙或建筑墙体等“实”的要素围合,又加入漏窗、漏砖墙等带有“虚”的要素,以虚显实,使得空间里外渗透,内外墙之景巧妙融合(图6)。

“虚实相生”的理论从罨画池边角空间墙体的设计到建筑个体的构建再到花木山石的配置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个好的空间布局正是要疏密结合,才使得人们能够随这种虚实交错产生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2.以角补面,拓宽空间

边角空间是依附于园林建筑或围墙而存在的小空间,其边角固然较多,古时造园师并非将这些空间荒废遗弃,而是通过大片低矮植物的种植,将角补成面,视觉上给人以拓宽空间之感。

如边角空间d,它位于现园林科一角,造园师选择高度仅有0.4m的沿阶草,沿着围墙大片种植,以角补面。

从平面构图上看,这一做法很好的围合了该处边角空间,同时借两面漏砖墙的通透,内外空间相互延伸,使得占地仅8㎡的空间变得开阔深远(图7)。

图7 以角补面一景

图8 崇州罨画池南部空间序列图

3.精设要素,柔化边角

因边角空间多依附于围墙或建筑,边角处往往过于裸露,所以该类空间如无额外的要素装饰,必然就会显得枯燥无味,生硬呆板,在心理上极易给人造成不适的感觉。

罨画池的边角空间经造园师精心设计,在边角处堆砌石块,并植以香樟、楠木、修竹等特色植物加以遮挡尖锐的边角,不仅激活了单一的空间,巧妙的柔化了边角,还使之与主体空间相互渗透,不分你我。

4.掇山植木,丰富层次

“叠山置石,花木配置”可谓是古园林中造园必备的技艺,西蜀地区地势本为平坦,为使得罨画池空间层次更为丰富,造园师精心营造边角空间,在内部堆石掇山,让空间层次变得丰富,而园林中的叠山置石犹如吟诗作赋,最讲究气脉连贯[7]。

这里尤以水面风来菡萏香处的边角空间设计最为突出(图4),该处空间依围墙而立,形状细长,与半潭秋水一山房形成对景,又借内湖水面的开阔深邃之景,使得整个景观落落大方,气势磅礴。

其内部假山也是独具章法,在造型上逶迤连绵,中部又辟有由南向北贯通的洞口,配以高大挺拔的女贞与低矮秀丽的八角金盘,高低起伏,非常耐人寻味,一旦有鸟雀飞过,放眼望去,宛如鸟的天堂。

5.巧借水景,延伸空间

罨画池占地面积约3.5万㎡,其中水面积达到了近1.5万㎡,全园以理水为绝佳,而园中水的布置,更是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水的流线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有收有放,极富有律动押韵之美,放眼望去,不禁给人一种空间绵延无尽的开阔之感,以边角空间d为例,它位于罨画池北部围墙内侧,南面临水,借外湖之水沿水面边缘向远处伸展,顺势望去,水头被隐藏于入口一侧的边角空间处,若不知情,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蜿蜒无穷,空间无限的错觉。

6.连接空间,巧构序列

彭一刚先生认为“有什么样的观赏路线,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序列形式”[7]。

罨画池的边角空间更是巧妙的引导了游览路线,构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

园内边角空间跟主体空间虽相互穿插,空间组织却显得井然有序,这主要得益于边角空间将不同属性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和引导借园路或曲廊的通达形成不同性质的空间序列(图8),四条游览路线中,路线①是由边角空间、建筑室内空间和庭院空间共同围合的空间序列,路线②完全是由边角空间围合形成的序列,路线③是由边角空间和庭院空间围合而成,路线④则是由建筑室内空间与边角空间围合形成空间序列。

无论哪一条游览路线,均可借不同属性的空间连接去丰富整体空间的层次,构成有趣的空间序列。

四、结语

古典园林中边角空间的理景对于整个园林造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

就崇州罨画池边角空间的理景手法而言,更多的体现了位置处理上的巧妙,和空间营造上的丰富。

因此,在罨画池中依附于园林建筑或围墙而存在的边角空间处常运用植物、山石和水体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穿插和阻隔创造出层次丰富,视线曲折、幽深的空间氛围,带给人们独特的空间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其兵,杨玉培.西蜀园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余孟骁.西蜀衙署园林景观色彩量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5] 吕广进. 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边角空间利用及设计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10

[6] 卜复鸣.苏州园林假山评述[j].中国园林,2013,29(02):100-104.

[7] 阎琦.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133-134.

作者信息:

姓名:王艳婷,性别:女,职称:学生,学历: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姓名:卜阿龙,性别:男,职称:学生,学历: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姓名:吴玲莉,性别:女,职称:学生,学历: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姓名:鲁琳,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通信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