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设计学院 车生泉:城市生态重构策略探讨 | 生态设计干货-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发布时间:2020-03-10编辑:未知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车生泉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和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世界人居环境景观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在南昌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车生泉教授在大会上发表了《城市生态重构策略》的主题演讲。

《nature》杂志在其特刊中筛选了十个非常有价值的人类发现,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从此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人类发展到今天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在欧盟的2020地平线科研计划中就有一个关于“基于自然的城市凯发k8官方旗舰厅的解决方案”的项目。

中国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生态城市构建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今天的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作品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如“生态守望”、“共同演进”、“场地新生”、“时空焦点”,这些都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我们有三重世界:一是纯自然世界;二是人与自然共同生活的世界;三是人类创造的世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三重世界也在发生流变。

在工业革命期间,人类一直与自然作斗争,与自然分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哲学的产生是人与自然的物我二分法。到了工业革命后期,西方国家在不断自我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了可怕的后果,于是才有了后面的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的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变化进程中,自然和人是博弈的关系。最初,人类与自然是依存的关系,中国的祖先讲究“天人合一”,是一种被动适应自然,天是不可挑战的巨大存在。到了工业文明时,人类有了很大的能力挑战它,在这个挑战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现在,我们希望再进行螺旋式的回归,回归到生态伦理的价值上去。

在食物链中,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定的取食范围,所有的物种都有食物网间的制衡因子,当然也有食物链的顶端,如秃鹫、老鹰、狮子,但在非洲大草原可以看到很多现象,狮子和羚羊散步,狮子吃饱后就不再吃羚羊了。但人类不会,人类吃饱后还会不断积累他们的财富,会造个冰柜把羚羊放进去,可以把羚羊变成各类食品,换取财富,所以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基于动物欲望的有限性,让动物之间有序循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使人类可以通吃世界上的一切,很难在人类私欲本性的基础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

生态文明的底线就是人对自然的利用不超过自然的调节能力,即欲望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人类要发展,我们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基础上,怎么让自然也能满足其本体的需求?这是在生态重构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基础的价值观、伦理观。但并不是要我们回到纯自然的状态中去,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社会学的一般规律。

生态文明,一端是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生态艺术,这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内容;另一端是生态科学、生态技术、生态工程。通过生态科学、生态技术的发展,弥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而导致环境超载,如果技术不能弥补,环境就会被破坏。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倡导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让我们惊醒,明白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的产儿,作为地球最具有智能的人类,宇宙赋予了人类这一其他生物无可比拟的能力,应负担起与这一能力相匹配的责任,应该做地球的守护者,而不应是地球的肆意破坏者。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生态中心主义并不是人与自然完全回归,而是倡导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的诉求。我们必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过程。

城市重构什么?是重构生态的过程,而不是重构生态的终端,过程重构后,自然就会自我调节,这是基本法则。

中国大学教育讲“德智体美”,中国很多哲学家把美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它一方面牵涉到哲学问题,另一方面牵涉人的生活、科学等。生态美学基本体系中,包括进化论美学、信息过程论的理论、生态系统的理论。

生态系统的理论核心是什么?首先要认识生态作用的过程是什么,食物链、食物网之间循环的链条是什么,其实,设计师是构建生态过程,而不是构建一堆植物和一堆石头。过程之间有相互关系,有捕食、营养级、代谢、循环、调节;有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调节的相互关系,这是生态重构中重要的法则。

学风景园林的同学,未来可能要更多地去学水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等,生态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个是符合生态规律,规律就是定理、公理,二是反映生态过程,三是目标——生态的平衡,生态关系没有好与不好,平衡的关系就是好的。我们常常讲,水里面的营养成分多了就变成污染物了;营养成分少了,水就是贫水,寸草不生,鱼也没有,所以要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要在多和少之间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态艺术中最核心的元素就是把人放到生态中。艺术是我们审视的对象,美是我们体验的对象,生态艺术是我们与自然一起体验的过程。另外,城市生态系统创建的基本法则,核心就是两个大的法则:一是人类的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的调节能力,这个活动包括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自然不能调节的部分;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生态红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城市生态面临的问题为风景园林设计师提出挑战。比如要创建一个栖息地,风景园林设计师可能对植物比较熟悉,对生境修复和营造的概念和方法知之甚少;又如生境破碎化,如何减少破碎化的程度,提升破碎化的连接度?三是湿地,湿地永远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四是水,为什么强调水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水里面进行的,水是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载体,解决的了水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其他生态问题。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滨水过程的生态重构:一是关于滨水的生态结构有哪些方面,要关注哪些问题,这里研究了栖息地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包括收集了动植物、环境等栖息地的基本数据,研究了滨水空间影响微气候变化的能量分配过程,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不同驳岸类型对水陆交错带环境调节能力的评估等。

以上不成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肤浅,有的比较凌乱,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是城市绿地、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生态系统过程,元一性的致稳机制仍不清楚。虽然我们在不断探讨中进步,但生态规划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

二是人工干预和自然自我调节的关键点仍然不清楚。城市生态要少人工干预,让其自我调节,但发现又不行,城市管理还有很多困惑。

三是人类中心主义仍然长期存在。目前不能用生态中心主义去否定他,这两者之间要取得一种平衡。文化不是取代关系,一百年前我们用的一些东西现在肯定不用了,但文化不是的,文化是一个迭代关系,不能把以前的东西全部否定,创立一个全新的去替代它。文化是植根于人类发展过程的产物,它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也有后期延展的取舍性。
视频链接地址:


网站地图